“会好开,责任书好签,但关键还是怎么完成任务。”一句大白话,开启了一场系列调研。
作为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上飞公司总经理,沈卫国在中国商飞公司2015年工作会议和上飞公司“两会”召开后的1月27日立即对重点生产领域进行一场系列调研,其对调研对象的选择和调研节奏的安排,意义不仅仅是一次会议精神的贯彻,更带有全局考虑。
这一年,上飞公司面临的是多型号并举、多状态并存、多项目并行的新常态,能否打赢“三大战役”,推进“三大体系”,心里要有底。
“完成任务面对的问题肯定不少,所以这次带了几个与公司政策有关的部门进行调研。”对于2015年面临的严峻任务,沈卫国需要精确把脉。抓班子,抓推进,抓主体责任落实,是这次调研的关键。
“要有一个综合计划”
上飞公司2015年工作会议已经完结,各部门负责人也已经签订了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,形成共识不容易,但后期的层层贯彻形成任务穿透力更不容易。
“要明确公司今年年度任务,对应自己车间需要完成的任务,这是车间领导班子要清楚的。”要带好各级队伍,关键在人,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,在第一个调研车间——飞机部装车间,沈卫国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明确任务。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,对于公司年度任务,沈卫国已然脱口而出,了然于心,而那随身携带的pad上,显示的是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的责任令。
“项目众多,但车间应该要有,且只能有一个综合计划,项目计划可以在此综合计划下分解。”目光全局,紧紧围绕顶层要求开展工作,将任务层层分解,最终落实到基层班组,这是任务穿透力的关键所在。任务层层传达,责任层层落实,体现到考核评优,强化奖惩激励,这是车间需要贯彻的。
“意识宣贯要入心入脑,光喊口号不行”
质量、安全、成本、客户意识,无论是在飞机部装车间,还是在飞机总装车间,这几个词都是调研高频词汇。从“科研试飞飞机”向“航线运营飞机”转变,从“产品研制为主”向“以产品研制为基础,逐步实现产品经营”转变,需要关注的更是产品质量,是客户观的践行。
“怎么保证产品质量,怎么树立客户理念,怎样做才能提高质量意识,让每一个职工知道,要有具体措施,不能光喊口号。”对民机制造而言,质量是真正意义上关乎生命的事情。意识宣贯如何落地,如何生根,这是生产一线亟需考虑的问题。
规划任务时,对安全、质量、进度进行“三位一体”管控;对现场自检、互检进行纸面化管理;组建车间内部审核团队,加强内审力量;在班前会上进行重点宣贯……总装和部装车间的负责人对症下药,但有了对策,关键在于有效践行。
“下次再来的时候我要看看你们现场班组怎么开班前会的,我要抽查。”这是沈卫国给车间留下的一个“作业”。
“这些设备这些人,能否完成今年任务”
“根据车间的现状,这些设备这些人,能否完成今年任务?靠现有条件行不行?你们有什么应对措施?有要公司进行帮助协调的,提出来,关键要完成任务。”
直言不讳,对于采用调研方式而言,讨论氛围更为宽松,意见更为开放,亦能开门见山说问题。
多型号并举,两地办公,车间反映最大的还是人员紧张问题。在充分赞同两大车间各自对内工位班组进行优化的同时,沈卫国着眼的还是科学统筹。“一个工位到底需要多少人完成,需要多少时间完成,需要科学均衡,合理分配。”“确定工时要充分了解车间实际工作,要进行有效沟通。”用科学理性思维指导工作,提前、错峰安排工作,现场需要进一步研究。
针对人力、工时、培训、采购等方面的系列问题,在进行现场解答的同时,也形成了督办行动项,相关责任部门将进行后续落实。
“带好队伍,完成任务,降本增效,创新管理。”这是沈卫国在调研中多次对车间负责人提及的十六个字,简单而深刻。真正值得考验的,是各部门如何有效践行这十六个字。C919总装制造IPT团队、钣金车间、数控车间、工艺装备中心……这场调研还在继续,这是一次开局问政。